时尚服装搭配冬装男(时尚服装搭配冬装男图片)
文:鄧小樺(作家) 推薦序:花朵與死亡的推論 約翰.伯格的小說《婚禮之途》原版出版於一九九五年,那年他已經六十八歲。
先姑且不論讀者對於綠色和平之觀感為何,海平面上升在未來一定是台灣要面對的議題,而嚴重程度取決於世界各國減排之成效,而當中當然也包含了台灣。我國油、電、水價之低廉,反而成為產業轉型路上的絆腳石,當原先的生產方式不會因為資源的減少而損失利益時,企業很難有改變資源使用效率的動機。
是非洲的乾旱、歐洲的熱浪,但氣候變遷不會影響台灣的我們的日常,所以沒關係。當政策之推行目的是希望能夠減少碳排,然而在實際運作中政府卻未阻止相關產業擴張之矛盾現象出現時,台灣便處於一個原地打轉、停滯不前的處境。台灣在氣候變遷中將會承受到相當大之衝擊,因為副熱帶地區之氣溫在改變的氣候之中,相較於其他地區上升速度屬最快的,而我國正處於副熱帶的範圍之中。即便如此,台灣民眾大部分還是過著與往常一樣的日子:上班、上課、滑手機、抱怨老闆、抱怨政府等等,物質豐饒的生活讓台灣民眾可以輕鬆地掌握「out of sight, out of mind」的思維模式,氣候變遷在台灣民眾的眼中顯得很遠。日子還是要過、錢還是要賺、還是要出國旅遊(在疫情前)。
面對全球趨向綠色經濟的趨勢,如果台灣持續維持高碳產業的存在,將在國際貿易上遇到一定的困難。看似台灣走在很前面,我們的政府在過去做了眾多努力與全球肩並肩對抗氣候變遷,然而實際上成效十分有限。一方面是在野黨國民黨終於找到合理、可全面攻擊執政黨的議題。
說到底,民進黨政府這次開放美豬是不知道因什麼壓力而趕鴨子上架,倉促行事,所以攪得一團糟。豬肉含有此類化學添加物本來就沒必要,為了開放還要花稅金去加強控管?而政府除了口口聲聲保證安全與正面,卻提不出確切的管理方式,細節也改來改去。但蔡英文的作法卻是先決定通過各個進口細項,然後交立法院表決。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接受訪問表示,他認為開放萊豬的影響「都是正面的,有哪個負面的?」這是農業首長的看法。
這在民心上就會造成一種被出賣感。目前姑且可相信,民進黨並非自願開放,而是受到美方壓力,一如當年的馬英九政府一樣。
如果事情發展跟蔡政府的保證相同,這個議題可能會跟年金改革、勞基法休惡或同婚修法一樣,過了就算了。但這次美豬卻是在「政府說只有正面,沒有負面」的情況下,叫大家安心就好。「為何開放?開放了會怎樣?要怎麼因應?」就這三個關鍵。但關鍵是,民進黨政府在上面提到的那些亂七八糟的行徑中,呈現出來的是什麼樣的態度? 其實有兩個可能性。
不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就算了,還為美國宣傳?這更激起一種「政府賣台」的感覺。另一個可能則是,民進黨過去以黨外起家,是民主自由反威權的代言人。今天當他們執政,自然在道德上不能跟國民黨過去那樣視人民為芻狗。萊豬議題在近兩個月來不斷延燒。
所以整個行政系統,就全面為此政策護航。萊豬政策的重點,目前不在於那些科學上的證據,關鍵是民進黨怎麼讓這個議題搞成一團糟。
而民進黨一副「我說了算,我是對的」的姿態就算了,近一個月來,行政院居然大力宣傳美豬有多安全,大家可以放心吃。陳吉仲所謂的「都是正面的,有哪個負面的?」便是在宣告民進黨不會犯錯。
如此將缺乏稽核能力,而且標示也不明,可能會導致各行其政。而現實上,因為美豬怎樣都會進口(民進黨全面執政,擋不了),所以配套措施也是民眾最關心的點。等於要嘛政府花很多錢來稽查,不然就是無法嚴格監控,這更讓人覺得莫名其妙。如果是這樣,李登輝時期為了加入WTO,台灣稻米與農產品受到強大衝擊,農委會也提出諸多措施來維持農業生存,糧食自給率依然直線下降。但事情看起來不是如此。整個宣傳讓許多民眾看了越來越火。
在網路媒體更加發達的時代,這種比李登輝政策還不如的愚民作法,只會激起民憤而已。但馬英九政府當年起碼在技術上,透過立法院的操作,讓牛豬分離,使瘦肉精豬肉跟豬內臟不進口,只開放瘦肉精牛肉。
所以因國際情勢而被迫吞下的美豬開放,民進黨就不能說「我也是被逼的,大家要在利弊得失下,顧好自己,我保護不了你們」,只能極力證明自己沒有錯,證明自己與人民站在一起,不會有傷害人民的政策。民進黨的處理過程卻讓人大搖其頭。
最核心的部分在於,萊豬既然安全,且是合乎WTO規範,是國際貿易公平性的一環,那為何教育部會跳出來說,國中小學生的營養午餐會禁用美豬?然後政府還禁止台灣豬農使用瘦肉精,不是說是國際趨勢?既然瘦肉精安全,用了不是更有國際及國內市場競爭力?怎可限制台灣豬農權益?此外,政府並編列百億養豬基金,促銷護盤同時防止豬價崩跌,不是說台灣人都不吃美豬?進口了也不會太多人買?那豬價為何可能崩跌? 上述做法都在自打嘴巴,在在暗示「萊豬沒那麼安全」、「大家會貪便宜而吃美豬」,以及「台灣就是會受到美豬進口的產業衝擊」。而開放了換來什麼好處?目前看不到
今天當他們執政,自然在道德上不能跟國民黨過去那樣視人民為芻狗。在網路媒體更加發達的時代,這種比李登輝政策還不如的愚民作法,只會激起民憤而已。最核心的部分在於,萊豬既然安全,且是合乎WTO規範,是國際貿易公平性的一環,那為何教育部會跳出來說,國中小學生的營養午餐會禁用美豬?然後政府還禁止台灣豬農使用瘦肉精,不是說是國際趨勢?既然瘦肉精安全,用了不是更有國際及國內市場競爭力?怎可限制台灣豬農權益?此外,政府並編列百億養豬基金,促銷護盤同時防止豬價崩跌,不是說台灣人都不吃美豬?進口了也不會太多人買?那豬價為何可能崩跌? 上述做法都在自打嘴巴,在在暗示「萊豬沒那麼安全」、「大家會貪便宜而吃美豬」,以及「台灣就是會受到美豬進口的產業衝擊」。另一方面,民進黨怎麼講也不清楚「開放是為了大家好」,各種配套與說法前後失據,加上支持者火上加油,在網路上痛罵有疑慮的一般民眾,更使得「萊豬政策」民心觀感盡失。
但過程中蔡政府的許多舉措,都有自相矛盾之嫌,使得爭議不斷擴大。而「賣台」偏偏就是台灣民眾很在意的點,所以民憤日深。
整個宣傳讓許多民眾看了越來越火。如果事情發展跟蔡政府的保證相同,這個議題可能會跟年金改革、勞基法休惡或同婚修法一樣,過了就算了。
但事情看起來不是如此。但這次美豬卻是在「政府說只有正面,沒有負面」的情況下,叫大家安心就好。
另一個可能則是,民進黨過去以黨外起家,是民主自由反威權的代言人。不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就算了,還為美國宣傳?這更激起一種「政府賣台」的感覺。有別於國民黨的威權專制,民進黨向來都是以「本土」、「跟人民站在一起」、「對抗中國」的價值,吸引選票與支持者。無論政府或民間的因應也都實在,所以民怨較低。
但人民並未有太多疑慮與苛責,因為那個衝擊顯而易見,利弊得失清楚。彷彿行政院是美國養豬協會的代言人一般。
目前姑且可相信,民進黨並非自願開放,而是受到美方壓力,一如當年的馬英九政府一樣。萊豬政策的重點,目前不在於那些科學上的證據,關鍵是民進黨怎麼讓這個議題搞成一團糟。
如果是這樣,李登輝時期為了加入WTO,台灣稻米與農產品受到強大衝擊,農委會也提出諸多措施來維持農業生存,糧食自給率依然直線下降。而現實上,因為美豬怎樣都會進口(民進黨全面執政,擋不了),所以配套措施也是民眾最關心的點。
#相关推荐
-
评论列表 (0条)